-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703
- 电话/微信:18301623690
- 网站:www.tongyousanhe.org
- 邮箱:jijinhui@tongyousanhe.com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发布时间:2017-04-25
2017年4月22日,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一届全体同仁共聚北京达美中心,迎来了一阶段第十次大课,同时也是最后一次课程。诸位同仁从一到十,善始善终,是日天朗气清,春意盎然,在这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二阶段导师黄帝内针传人杨真海老师携夫人杜玲女士、正脊手法传承人高圣洁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中心主任冼建春老师,以及各班班主任、辅导员等皆莅临现场,此外我们还邀请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女士,一同见证了这个圆满的时刻。
本次课中,刘力红老师总结了医道传承一年以来从无到有,从始到终的收获与沉淀,重申了“为人之道、为学之方”的教育主旨;继而从“公益”与“私害”的对应上,从人的传承上,更深层地剖析了生命的认知与运作;以及中医在这个时代该如何发挥作用,习主席提出了全民健康工程,作为中医士子,我们应该仁以为己任,以黄帝内针为例,运用中医的五术推己及人,做好弘扬普及工作,最终实现全民皆医、全民健康的宏伟目标。
接下来刘老师从钦安卢氏医学和黄帝内针分别展开,一再强调了在“一”这个根本层面上的认知。“医必先明理路,而后可言方药(针)”,理上不清晰,用一定是会落到“二”的层面,就会出问题。执两用中,“中”就是“一”,离开了中,就是“二”,只有在“一”的层面,才能真正实现起落升降,道法自然。中医亦是中一,以“中”为体,以“一”为用,“中医”二字,至理即彰显其中。以此路径去思考,生活中处处有“中”,亦处处有“一”,如此内心相应了,传承才有可能真正的发生,这也是医道传承项目的寄望所在。
十次大课代表了圆满,更意味着新的起点。蓦然回首,我们已走出了过去的孤独与迷茫,承载着“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绝学”的共同使命,将自身融于中国文化与中医传承的洪流,守望相助,携手前行!感恩诸师的慈悲引领!感恩所有同仁的相互陪伴与成长!
现场图文报道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第十次大课现场
课前全体师生集体诵读:共同的使命、《伤寒论·原序》、《大医精诚》、《医诫》
课前学员们集体练习《黄帝内经》导引
刘力红老师开讲医道传承第十次大课
医道传承第十次大课现场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 版权所有 2014-2020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京ICP备170742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