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703
- 电话/微信:18301623690
- 网站:www.tongyousanhe.org
- 邮箱:jijinhui@tongyousanhe.com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任何治疗师想要走进一个人的情感空间都需要巨大的勇气,而作为五行针灸师,我们需要走进的还包括一个人的身体空间。如果临床中条件不足,使得医患之间几乎无法建立密切的关系,情况则将变得更加艰难。
刘力红就是八年前邀请我到中国介绍五行针灸的那个人,此后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五行针灸,认为五行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支正脉。从傅海呐为本书所作的前言里,我重温了这八年我在中国所做的工作:
只是作为普通的人,实在无法摆脱情绪,亦可以说,整个世界的努力方向便是为了制造情绪。现实世界里,人们把情绪分为好坏,并试图使世界向好的情绪方向发展。而在《中庸》里,似乎所有的情绪,即便是喜乐,都没有被看好。
四十多年前当农民的记忆还不时地有片断式的浮现,但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与自己现今从事的中医似乎没有太多关联。也是奇怪,近期却有接二连三的因缘让我关注农业,甚至近距离地与土地接触,这使我改变了上述的看法。
人之成长,点点滴滴,磕磕绊绊;青年中医成长,离不开投身临床,潜心磨炼,分享交流。本文摘录自待出版《青年中医成长之路(第一辑)》。期待文末留言,欢迎推荐相关青年中医成长之人物、稿件和线索等。 续前。本文是左乔建医生分享广东阳春工作期间经验的下半部分。
作为一个致力于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平台,自然少不了涉及培训授课。还记得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老师对我说过,做老师的如果没教好,那就是误人子弟了。因此我对上台讲课一向是有阴影的,生怕讲得不对,造成严重后果。结果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还记得第一期经典课程培训的时候,由于在当时的研究生群体里临床时间最久,当时的负责人湛总认为我是有干货可以分享的,因此抓了丁被安排上台分享,过程很狼狈,天南海北讲了一大堆,估计学员也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
2005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我便在刘老师的安排下,留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虽只短暂工作了三个月,但也感受到了中医肿瘤科并不姓中的无奈,甚至萌生了离开体制的念头。却又因导师的一个召唤,而回到了经研所(全称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
本文摘录自《我的五行传承之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一书。本书系诺娜·弗兰格林(Nora Franglen)老师对自己几十年践行五行针灸的回顾。由杨露晨医师翻译。本书可读性很强,特此推荐。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 版权所有 2014-2020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京ICP备170742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