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可敬可爱的芳华兄——赵江滨医师武汉随记(八)

主讲人:同有三和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0-04-23


    

芳华兄是三和团队对刘芳华先生的统一称谓,虽然他比刘老师要小上不少,比我又大了不少, 但我们都愿意这样称呼他。

1.jpg

图从左到右顺序依次为:

芳华兄、雷鸣医生、刘力红医生

因为这次武汉之行能够落地,芳华兄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他本身并不是中医,但确实是高级粉,深爱着中医和中国文化,据称他自己都办过国学班,开讲过不少经典。

对民间称为“火神派”的钦安卢氏医学也情有独钟,就觉得既然都有火神山医院了,那么火神派的学人也应该参与这次抗疫啊!所以主动地担当起来,做了不少沟通工作。

与国家救援队不同的是,三和的医生都是来自不同地方,其实在当时封城的条件下,接送非常困难,每个人都要辗转数地才能抵达目的地。以我为例,我算是运气好,受浩然老师的提点,拿着准备好的介绍信函直接找到列车长,列车长知道我是援汉的医生,就同意我在武汉站下车了,最后由志愿者把我送到酒店。

后来才知道芳华兄已经做了很多手准备,并安排沟通好了至少两个城市不同的志愿者对我进行接力赛式的接送,这里面的繁杂可想而知,但芳华兄都能轻松hold住。

接着就是日常的安排,我总是觉得芳华兄恨不得代替我们去医院,别人望而却步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难得的历练。甚至在穿脱防护服的时候,虽然是陪练,他在旁边也学得不亦乐乎,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到位。每次进出医院,芳华兄都会坚持陪同,风雨无阻,直到看到我们穿好防护服,或者脱下防护服,一切顺利才会放心。

刚开始我认为他是尊重刘老师,没想到有一次老师没去医院,就雷老师和我,他也随车过来接,我们说不用了,他说你们都是国家的宝贝,可不能弄丢了,不接不放心。

一日三餐,芳华兄都会替我们到楼下取来以后再分发,甚至开点小灶,帮我们煮点小米粥或者糙米粥,大家以为这可能不算什么。要想到在当时,我们光进一次门就要换3双鞋子,一套衣服,还要各种喷洒手消等等,就知道这个太不容易了。

我当时最怕的就是下楼去取快递,虽然知道这是大家的爱心,但上上下下一趟真不容易。因为当地的米饭煮的比较硬,芳华兄每天还要帮我们煮饭,煮好了再放进饭盒,剩下的硬饭怕浪费,就留着自己吃。当时觉得没什么,现在想起来很是暖心又钦佩。

芳华兄不怕麻烦,所以就不免疏忽了,有时候穿着拖鞋就下去了或者没有换衣服,我们真有些替他担心,明着唠叨收效甚微,最后还是刘老师出马,关了芳华兄三天的“禁闭”。其实芳华兄肯定也领受到了老师的关心,真就在酒店待了三天没有出门,并收敛了之前豪放的习惯,讲究起来了。

原本以为他就只管我们这摊事,谁想到芳华兄不怕苦不怕累,还干了很多事,之前提到的金草中医团队他也帮着张罗,协助大家调整到合适的岗位;还额外募捐分派了很多批医疗物资;还要操心着楼下还有很多地方的志愿者们,给大家派送“黄金饮”。真是一个爱管事的“大管家”,其实他虽然是武汉人,但常居深圳,这次疫情的爆发大可以置身事外,但他却愿意逆行武汉,身先士卒,为民间中医助力抗疫大局做出了努力,真是可敬可爱的人!

诸事繁杂,可能我所见闻还只是芳华兄所做的九牛一毛,但他还不忘记自己是个“中医粉”,我更宁愿称他为中医人,自己人。我们讨论处理方案的时候,他也会积极参与,也喜欢上黄帝内针,很快就从被扎过渡到自己扎自己了。有次我见他坐在房间里面阅读《黄帝内针》,手上扎满了针,已然学得浑然忘我了。当知道了三和书院以后,他又赶上了四届报名的末班车。

芳华兄喜欢分享,我带去的中药香囊,还有江晓玲老师送的抗病毒贴,给他多少就能分享出去多少,最后自己反倒没有了。

真是个可敬可爱的人!向芳华兄这样在武汉战疫中默默奉献的同仁致以深深的敬意!

文章来源:同有三和基金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