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703
- 电话/微信:18301623690
- 网站:www.tongyousanhe.org
- 邮箱:jijinhui@tongyousanhe.com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0-10-15
我今天是略谈医道的要妙,要就是重要,妙是奥妙。如果有要妙,得自于自己的各位老师,包括我在南中医读博士的导师陈亦人教授。学医至今几十年我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的文化是医的文化。
1
大道至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一千多年前的《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历久弥新,为什么呢?我在孔子那里找到了答案。《易经·系辞传》有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有亲则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我们同有三和中医团队这次去武汉一线抗疫,用的就是《伤寒论》,药用的是《伤寒论》,针也用的是《伤寒论》。因为抗疫而著名的清肺排毒汤,由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这四个方子组成,前面三个是《伤寒论》里的方,最后一个是《金匮要略》中的,但是都是张仲景的方。到今天,我们治疗新冠还在用仲景老人家东西,这不是久和大的原因吗?为什么有的东西无法久和大呢?因为不够简易,如果简易了天下至理就得到了。
常言道大道至简。你能不能抓到,看到简易?你看到了之后,结果就是有亲,有功。易跟简反过来就是复杂。中国文化追求的是什么呢?是简单还是复杂?我们要大胆,要明确是:简单,简易。为什么要简易呢?通俗地说,简易就靠近本源。任何事情,本源上都是很简单,慢慢的繁衍,就复杂了,就像枝繁叶茂的,根上,干上是很简单的。
一代大儒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非常好,建议大家都去读读。总之,如果把学问往复杂上搞,本源就丢掉了。本源是极简极易的。比如,我们看一股清泉,流着流着就变浑浊了。中国人,很多事,搞搞就复杂了,简单他就受不了。他喜欢复杂。我们现在中医教育是有问题的,症结就是复杂化。中医离不开中国文化,一定要简易。今天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跟我们受到西学的影响有关。简易在根本上,根本的特质就是简易。离开了根本就是复杂。这是要妙中的要妙。
2
治病求本:中医的学问就是一个寻根,寻本的过程
我的第一位师父李阳波先生,他就强调还原,一定要还原到经典上。本源。任何事情都要还原后来我跟卢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认识又近了一步。他更加强调本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府之明也。”如果说阴阳不是本源,至少更靠近本源。在钦安卢氏医学里,认为阴阳还不够,继续往下追,阳为根本,为主宰,所以为什么有火神派呢?更往深里追,更强调根本。所以认为,万病都因为阳的受损。六经就是一经。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不断地往根上捋。
中医的学问就是一个寻根,寻本的过程,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为什么要讲呈现本来面目呢?就是原原本本那个是我们要追求的。
我们学中医,学伤寒,会讲理法方药,这四个字非常好。为什么要有方呢?要有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每个法有相应的药物。每个方建立在法基础上,法从哪里来呢,从理上来。
我们有一个学问的层次。我们对药物很通达,每一味功用都很清楚,现在懂了现代医学了,这味药可以消炎,那味药可以治疗降转氨酶的,那味药可以治疗胃痛,等等。这些现代东西我们学医一定需要了解。但是仅仅这种执着,是不够的。我们要超越,我们要到方了,要更广,要上一个台阶。所以,《伤寒论》必须要懂方,方证相应。但是如果就停留在这里,行不行呢?我认为还是不够的。因为方跟法而言,又不够了。我们看法,三点水,而水是周流的。方上升到法,视野又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讲桂枝法,不是桂枝方。就停留在法上,够不够呢?不够,学无止境。执法不如明理。理从哪里来,从道。所以学问要追求这样一个境地。
请问大家,中医的道是什么?不要想复杂了(反复对现场同学说)。对,就是阴阳。孔子明确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点,中医人一定一定要明白。阴阳就是中医的道统。
现在大家认同吗?你不认同也没办法,因为大家离不开阴阳。我们看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这个方变化最多,就是为了说明阴阳的。所以桂枝汤是阴阳合化的方。万病不离阴阳。比如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汤,分别加了桂枝和芍药,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分别加阳和加阴。此外,还有桂枝汤加大黄,桂枝去芍药汤等变化。可以说,如果我们明白了桂枝汤的理,可以治疗天下的病。我跟卢火神师父学的,没有那么多的方。你把阴阳明白了,方就都在里面了。如果你没有搞清楚阴阳的理,你就各是各的,没有任何关系。理搞清楚了,可以做到临证察机,临证化裁。理到根上,就简单了。
3
一阴一阳之谓道:从理法方药到理法方针
很惭愧,我学针很晚,2015年,我跟随杨真海师父学习黄帝内针,他讲中医本源更加简单。学习中医,我所有的师父都把我往一个地方逼,就是阴阳这个根上。
现在我随身带针,因为很方便。所以我今年二月份带医疗队到武汉第八医院去,看的第一个病人,治病的第一个招,就是用针,坦诚说,当时心里完全没有底,整个武汉到处都弥漫恐慌,包括医院里面。
我们在武汉的时候,所有的病人,都是全副武装的样子,担心各种感染,医生怎么治病?怎么扎针?因为内针法理的善巧方便,每个人全身所有的穴位都可以集中在腕部去治疗,其他地方不好去脱,手是天然露出来的。可以说,一个多月时间,前前后后我们治疗了三十多个病人,几乎没有一例没作用,没有效果的。
前面我们讲了理法方药,现在讲理法方针。法出自于理,阴阳,道。
(编者按:刘教授现场征集患者,两个女士,一个咽痛,还有一个腰脱导致的腰痛。)
腰是哪些阴阳在走呀?正中间督脉,总督诸阳。旁边是太阳。腰上一圈的是带脉。我们能不能不去针她的腰呢?比如手上呢?手上有没有阴阳,有没有六经呀?如果她是督脉的问题,督脉不走四肢,但是跟十二经相通。督脉跟太阳相通。手上有八脉交会穴后溪穴。
我们对于有腰痛的,可以怎么处理呀?你想不想试一试,来。
(编者按:腰痛女士走到主席台上跟刘老师坐在一起)中医的方有东方青龙(汤)西方白虎(汤)朱雀(汤)玄武(汤)。方最基本的特质是方位。针也是从方出。人体的方,东方是左,左右就是方。前后,上下也是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定方就从这里定。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我们干脆简单点,男左女右。我们取她的右,虽然说太阳经都可以,但是真正通的是后溪。
(编者按:刘教授先指压一下。)“好像没有刚才那么难受了。”“我给你扎一针。”“刘教授真的是医术高超,真的好很多!”“你不是托吧?不是托。”
我要我问大家,大家会了吗?师父告诉我,针,你会治一个病,就会治一切病。一定是从阴引动阳。必须以左治右以右治左。这样才能阴阳交感。
(编者按:接下来,刘教授根据咽痛女士情况解说内针之理。)
“咽痛女士旁边的同学,请你来帮她,选择右,怎么选呢,有可能在阳明经,法是什么呢?内针讲同气相求。合谷或者是阳溪,你查她手上的敏感点。就是阿是穴。有变化吗?”
“有没有变化吗?”“有,稍微轻了那么一点。”“你手下重一点,持续,压住她的敏感点。”“轻了?好。今天只是指压,如果用针,效果会更好。”
记住,治病就是去抓阴阳,要回到理上面。任何人都可以学针的,只要可以分清左右上下。当然,还要清楚理法,同气相求,比如病在太阳求太阳。也要知道阴阳在人体的定位。懂了之后,下手立竿见影,可以治疗所有的病。
我今天做个广告,我为师父整理的《黄帝内针》这是我跟师父学了针之后,老人家传讲后整理出的。
我现在心很笃定,几乎遇到的每一个病患效果都很神奇。其实不稀奇,因为你抓住了阴阳,抓住了根本。
我们别忘记了,医道的要妙是什么?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根本的特征一定是简易的,不是复杂的。
上述这两个案例复杂吗?你要记住的是阴阳,你要记住从阴才能引动阳,从阳才能引动阴,弄明白阴阳的交感。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我们一定要在一言而终上去追寻,我们的学问乃至人生才能真正的左右逢源,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同有三和基金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