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703
- 电话/微信:18301623690
- 网站:www.tongyousanhe.org
- 邮箱:jijinhui@tongyousanhe.com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主讲人:三和书院
发布时间:2019-10-28
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五次大课在古城西安圆满完成。
此次大课由刘力红老师为大家授课,并由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解浩然老师、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工作组赵江滨老师给大家做分享。关心支持三和书院发展的爱心人士、西安现场班的师生们欢聚一堂,一起聆听各位老师的教诲。
大合影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深、南宁现场班以及网络班的诸位同仁也一同收看了网络直播课程。
刘力红老师授课
19日上午9点,课前礼毕,刘老师首先对今年西安现场班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根据孙真人提出的“三医”(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一说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指出医道传承之“医”是“三医和合”之“医”,而我们所要做的是“三医和合”的大临床。
在这个层面上,中国文化亦可称之为“医”的文化,文化的关键在于“化”,而“化”的对象就是自己,使自己的身心气质发生变化。刘老师还向大家推荐了《朱子晚年定论》,作为借鉴。
其次,刘老师指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处就是“心学”,《素问·灵兰秘典论》亦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起心是先,成事在后,因此要做好“三医和合”的大临床,功夫就在心上。
赵江滨老师分享
19日下午,赵江滨老师做了《我的医道学习体会》的分享,讲述了自己如何因病与中医结缘,并幸运地遇见刘力红老师,以及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和同有三和中医机构跟随老师学习工作的经历。
当谈到在反求诸己的过程中身心发生变化,疾病获愈;在夫妇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阴阳相感等故事的时候,大家感动不已!
解浩然老师分享
接着解浩然老师以《三和书院医道传承第三届同有班期中班会》的形式,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的组织架构,并追溯其缘起,重温了基金会的宗旨与使命。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解老师播音员般的声音,“相信‘相信’的力量”,让大家备受感动和鼓舞!
20日上午,刘老师谈到了中医的根本就是阴阳,阴阳和合的关键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如此才能阴阳相感,达到和合。
桂枝汤善于调和阴阳,而生活中处处有阴阳,夫妻就是家庭中最大的阴阳,如何开好家庭中的“桂枝汤”,也是医道传承学子的必修课。
“圣人畏因,凡夫畏果”,中医历来重视“三因学说”,其中内所因主要是指不良的情绪,外所因主要是指六淫邪气,不内外因主要是指饮食、虫兽、房事、金刃等因素。
老师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病因也有相应的变化,希望大家能重新审视和梳理“三因”,以便今人能更好地知病所从来。
其次,刘老师根据《伤寒论》原序“人禀五常,以有五藏”,此五常亦可理解为“仁、义、礼、智、信”,而“怨、恨、恼、怒、烦”等不良的情绪极易扰乱“五常”,进而影响五藏及身心健康。
联系到医道传承,其根本就是人的传承,中国文化历来以“孝”为本,如何才能真正恪尽孝道呢?要从调伏情绪开始,从“不怨”开始。
“文明”一词始见于《周易·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坟,繁体作“墳”,从“土”从“贲”,故经典又称“坟典”,清明祭祖亦谓之“上坟”,因此孝敬祖先于中华文明意义深远。
最后,老师指出学问的事情头头是道。从任何一个点入手,都可以感受医道!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身心体悟,收获到身心的真正变化,那就参悟出自己的学问之路了。
团建活动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医道传承的学习记忆将是永久的。20日下午西安班的师生们就三位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并进行了团建活动。
至此,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五次大课在西安圆满结束!感谢刘力红老师、解浩然老师和赵江滨老师的授课与分享,也感谢西安班大课筹备小组同仁们的付出。
来源:三和书院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 版权所有 2014-2020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京ICP备170742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