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703
- 电话/微信:18301623690
- 网站:www.tongyousanhe.org
- 邮箱:jijinhui@tongyousanhe.com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3-05-16
编者按:本文根据刘力红老师在2023年4月2日“中医书院发展论坛”上的主题发言编辑整理。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跟大家分享,首先非常感谢傅(延龄)老师和薛(钜夫)老师的邀请,让我和我们三和书院团队有这么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今天这个论坛,三和书院各个板块都在组织收看直播,我相信确确实实会对我们书院各方面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参加这一天的论坛,我自己便有很多感触,因为三和书院和金方书院相比,我们还是“小朋友”。
借此机会,我先简要介绍下三和书院。2016年,三和书院正式起步,到现在是第五届,每届的教学周期为一年或一年多的时间。书院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同有班”,第二个阶段为“三和班”(取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的“同有”与“三和”)。第一阶段学习侧重在中国文化及对中医的见地,更重要的也是今天各位老师强调的,作为当代的中医人,我们要有士子精神、奉献精神,要能够荷担中医的家业,要着重熏陶这样一种精神。第二阶段,侧重往术上去走。
今天确确实实通过听各位老师的演讲,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受触动。像我们的陈可冀老,93岁的高龄还亲自登台,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实际上现行的中医教育已经声势浩大,但为什么我们还要办书院?傅老师在论坛召开前给了我一个题目——《书院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按照要求我专门写了篇文章,因为今天只有十多分钟的发言时间,根本没有办法去展开讲,所以今天只是简单地提纲式的汇报下。围绕三和书院的相关认识,来简单谈下“我们为什么要办中医书院”,大概有如下三方面的认识。
医为通业,全民皆医,开放吸纳
第一个是对中医的认识,究竟什么是中医?在我们以往的认识里,很容易把中医看作是一个专业,像中医专业、西医专业。确确实实,以西医为例,它的专业性便很强。但是我们恰恰认为,中医虽有专业的一面,不过它更多的是具有“非专业”的一面。如果说西医具有专业性,那么中医便具有“通业性”。所谓通业,就不仅仅是中医药院校里的人要学,而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学,正如唐代的大医孙思邈所讲:“家家自学,人人自晓”。这一点,尤其对今天我们“健康中国建设”的国策所体现出的全民健康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去实现?不是靠建更多、更大的医院,而是“全民皆医”。战争年代,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的关键就是人民战争,全民皆兵。而今天,我们要想赢得全民健康的这场胜利,那么必须要“全民皆医”。
“全民皆医”的实现,显然不仅仅是靠专业性极强的现代医学训练,虽然西医在这个时代非常珍贵。实现的关键,就在能够家家自学、人人自晓的中医,这是我们对中医通业性的认识。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决定了我们三和书院需要吸引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像刚刚薛老师讲的四类人才(中医院校毕业生、基层医生、西学中人群、非中医专业的中医师承人员),书院要吸引这样的四类人才,我认为这个总结非常了不起。
那么作为三和书院,要吸引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三和书院一届的一位学长——也是三和校友会的会长,她是华为的高管,这几天华为正在武汉召开人才生态会。华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吸纳全世界的人才到它那里。所以,很多年前王国强部长到广西中医药大学会见我时问道:“力红,你现在心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言下之意就是要支持我,当时我就说:“中医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还是人才问题”。
所以,实际上傅老师给我的题目——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我觉得是非常好且有必要性的。那么我们需要并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医在今天,我们要想立起来,要想真正为健康中国建设有所贡献,或者像主席讲的“要对世界有所贡献”,那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生态?我觉得不仅仅是需要“专业”人才,而是需要所有的人才,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来关注、参与中医。三和书院恰恰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所以三和的学员里面不光有中医、中医院校学生,还有其他专业的老师、教授,以及各个行业的人士。甚至从年龄上讲:小至中学生,大到60岁往上的中老年……那么这样一个生态,才是多元化的生态(全生态),也有可能促进中医怎么样更好地与时俱进并服务于这个时代,怎么样更好地以开放的态度去吸纳这个时代的科学精神。
今天徐(安龙)校长讲,中医一定不能够故步自封。我自己也曾讲过,中国的西医是得天独厚的,因为她可以站在中医的肩膀上。同时我认为,中医也是得天独厚的,因为我们有西医的同道,我们可以从现代科学里进行吸纳。所以这个生态的构建,是我们三和书院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的人才也是具有开放性的,而这正是基于我们的第一个认识。
生命认识,终身教育,能教所教
第二个就是基于对生命的认识。我认为,中医最珍贵的地方就是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探讨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是怎么来的(哲学的命题)?生命是不是我们看到的有形的这种状态?中医对这些是有认识的。那么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从去年便确定了三和书院的教育是终身制的教育,因为生命的成长是从小到大,就像今天我们袁(钟)老师讲的生老病死,整个生命的这个全过程。三和书院也就基于这样对生命一个全体、全方位的认识,确定了突破以往一两年学制的终身教育。
第三个就是对教育的认识。因为时间快到了,也就不继续展开。因为我写了些文字呈给了傅老师,希望过段时间能有机会在某个平台刊登出来。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基于三点:能教,所教,教育的模式和内涵。
“能教”,就是“师”,为什么书院那么珍贵?因为在当代的大学,“能教”是由教师资格决定的,你有教师资格才能站在讲台上。但为什么叫“能教”?古人讲“能者为师”,这个“能”是全方位的。为什么今天凌锋教授的发言获得这么多掌声?光我在最开始数的时候就有七八次之多,后来都没数。因为她讲的许多故事很感人。这个“能”有感性的层面,也有理性的层面,通过二者的结合才能构成“能”,所以能者才能为师。那么,这点或许在高校不见得能做到,而在书院则完全可以。我们不需要教师资格,您只需要是“能者”,只需要真正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就把您请来。
“所教”,就是学生,这点我们金方书院有很丰富的经验。“学”,实际上也包含“能”的部分——能学,要有内在的驱动;内在没有驱动,没有想学,再好的东西也学不了。这两方面就构成了教育的主要元素,但仅此还不够,还有教育的模式、教材等等。
因为今天时间到了,我不好意思再占用其他老师演讲的时间,那么今天我的汇报就到这里,再次感谢。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 版权所有 2014-2020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京ICP备170742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