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703
- 电话/微信:18301623690
- 网站:www.tongyousanhe.org
- 邮箱:jijinhui@tongyousanhe.com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主讲人:诺娜·弗兰格林
发布时间:2021-06-10
我想以刘力红在他这本书中的结尾开始这篇书评:
“为什么本书的书名要定为《思考中医》?思考什么呢?无外乎就是这个理,无外乎就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
刘力红就是八年前邀请我到中国介绍五行针灸的那个人,此后他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五行针灸,认为五行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支正脉。从傅海呐为本书所作的前言里,我重温了这八年我在中国所做的工作:
“……以(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为基础,刘力红将其发展成了一个推广传统中医法脉的平台,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钦安卢氏医学(民间称为“火神派”)和五行针灸。每一法脉都对中国的民间中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看到我在中国所做的工作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很开心,但更令我高兴的是,我终于读到了《思考中医》这本书。八年前正是这本书的因缘,促使龙梅给刘力红写了一封长信,力荐她认为与其思想十分相近的五行针灸。虽然感到些许惊讶,但我开心地发现,我从五行针灸大师华思礼教授那里学到的一切,以及之后我自己阅读Father Larre和伊丽莎白·罗夏德(Elisabeth Rochat)翻译的中医经典书籍学到的一切,都在刘力红的这本书里找到了强有力的回音,这感觉很奇妙。
虽然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方药的内容,但我读来却觉得这更像是一本有关东方思想的哲学书,甚至书名都可以是《中国传统哲学》。其中有关道、阴阳和五行的深刻理解,是这本书最为强调的内容,也是我实践五行针灸的基石。在书里,他尤其强调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而华思礼老师也常常这么说。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谈中医你处处在在都不要忘记自然。你道法自然了,你的理论的根基自然就深厚了,你的层次也就自然地上去了。”
(第七章第二节“少阳病提纲”2.1“五窍之特点”)
这本书的所有观点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对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所做的比较,清楚地说明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和路径,根本不可能融合成一个系统。他认为,虽然从根本上说这两种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但却是可以互补的。他写道:
“西医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她非常注重客观,在主客观两者间,她偏向客观的一面……而中医则有很大的不同,她很注重主观上的感受。”
(第五章第二节“太阳病提纲”2.3“恶寒”之“强调主观感受”)
刘力红在书中对他的师父们在他个人的专业学习和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出极大的尊重,而对他自己的专业理解和能力则表现得十分谦虚。我总是认为,那些不惧表现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还要不断学习的人,才是我们真正能跟随其学习的人。
他在书中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刘力红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跟随一位专业的老师近距离地观察和学习(我恰恰有幸能这样跟随我的老师华思礼学习五行针灸),但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老师呢?尤其是当今时代,院校教育远比师生之间的传授被看得更重要?更迫切的是,这些真正具有临床经验、能够将这些代代相传的法脉一直传下去的老师在哪里呢?刘力红对于这些真正具有法脉传承的中医大家渐渐逝去深感忧虑,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跟他们学习真正的中医。
这也正是我在中国教学时常常要面对的问题。我经常问自己,要怎样才能把我和我的两位助教老师,盖和龙梅的五行针灸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传给中国的学生们呢?感谢刘力红以及他发起成立的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的各位同仁的努力,我现在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因为数年间我们已经培养出一批中国的五行针灸讲师,他们可以向更多的人传授五行针灸,而这个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这个世界需要刘力红这样有愿景的人。能与刘力红一起工作是我的荣幸。我将五行针灸带回其故土所做的种种努力,被刘力红看作是其努力复兴传统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为此坚定勇敢地做着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想对傅海呐及其翻译团队表示敬意,他们将这样一本专业著作翻译得如此优美流畅。我自己也曾是一个专业翻译,目前也在将伊丽莎白·罗夏德的一些书从法语翻译成英语,所以非常能体会他们为了翻译这样一本书所付出的无数个小时的心血和努力。
诺娜·弗兰格林
2019年6月
文章来源:同有三和基金会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 版权所有 2014-2020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京ICP备170742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