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宋荣强采访实录(下)| 从“呆子”到3000张病床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

主讲人:同有三和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6-04


    

下篇  成长漫谈

 4


他免费看病,免费他也很高兴,只要有人找上门他就很高兴。


1.jpg

                                                              宋荣强读研一期间留影


宋荣强说尽早上临床,尝到中医的甜头是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他开出的第一张方子是学习《方剂学》后大三放暑假,他父亲腿上整天的痒,自己天天挠,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熏洗也不管用,宋荣强就给他父亲开了几天的消风散,效果很好。


大四学针灸课的时候,学习和考试重点可能就100多个,教科书上大概300多个穴位,他基本都记住了。考试的时候因为马虎就被扣了几分而已。年底放寒假,他没立刻返乡,一个人先跑到唐山市中医院,跟针灸科主任学了一段时间后才回家过年,开学前那段时间,家人、亲戚谁有问题他都乐意给扎针,甚至主动上门,一分钱不要。


“我就是在那一个寒假期间就练出了针灸的感觉,扎针就不怵了,而别的同学学完针灸结束考试后就扔下了,总之,早点上临床多动手,特别重要。”宋荣强说:“关键是有效果,我有两个嫂子,一个是成天低头炸油条有颈椎病,一个是失眠,疗效都不错。所以从那时候起我针灸一直没有丢下,我也比较喜欢。”

“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意外?”

“有的。记得有一次扎太阳穴,肯定扎了小动脉了,起了一个大疙瘩,真是很大,我第一次遇到,当时吓得我赶紧给针灸课老师打电话,老师安慰我说别着急,告诉我怎么简单处理,后来确实也没事。这些一点一滴都是难得的学习成长机会。”


宋荣强读研究生的时候,考取医师资格证书后,只要听说他回家,他母亲就提前跟亲戚朋友们打个招呼,他回家一次一天至少能开10来张方子,一律免费看病,免费他也很高兴,只要有人找上门他就很高兴。


多年前他读过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书上说必须要有清华、北大学生的资历,才能学好中医。他当时感觉很自卑。现在他经常跟学生说,学中医让我变聪明了,如果不学中医,我肯定不能开窍,变不了聪明。


 5

“要是我光在门诊上的话,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神医……”


2.jpg

                                                                  宋荣强门诊工作中


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做中医,宋荣强感觉有动力也有压力。因为能到中医科看病的,往往不是患者信任大夫,就是西医同行来找自己会诊,中医科设有病房,虽然床位数不多,目前九张床,但是宋荣强发现,作为中医大夫开的方子疗效好不好,能很容易看出来,很考验人。他说:“要是我光在门诊上的话,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神医。因为你看到的,复诊的都是效果好的,效果不好的可能就不来了,大夫随诊跟不上。”


他坦言,在病房里很多时候是束手无策的。比如肝硬化腹水病人,水肿得很厉害,晚期肺癌患者躺在病床上“呼呼呼”的痛苦喘息声,让他充满压力,也提醒自己学无止境。


宋荣强强调,当医生一定要能受得住压力,忍受得了挫折,失败就是常态。虽然“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但是当一个人特别喜欢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不怕失败了。


他说:“我门诊上小孩病号特别多,比如小儿抽动症,他们大部分都能吃中药。有些小孩能坚持一连吃几个月。大部分抽动症患者,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西医大夫介绍来的。我的经验是,治疗总体有效率能到90%以上,痊愈率可以达到60%-70%。现在得抽动症的小孩太多了,属于精神类疾病,往往因为父母管教比较严,情感得不到释放,户外活动量少等原因而发作,包括我女儿,我亲外甥都得过这个病,我给孩子们都是吃的中药。”


十年中医临床工作,值得宋荣强自豪的是应西医邀请会诊病人。“因为科室间会诊效果好的越来越多,慢慢的西医大夫就相信你这个年轻中医了,我现在很有成就的是很多西医大夫都找我看病。”宋荣强说。


比如,医院呼吸重症科护士长,有哮喘问题,西药用上后效果不太好,找到他。皮肤科的老师推荐很多自己病人找他看,甚至皮肤科老师本人的内科病也找他。宋荣强成了医院里很多西医大夫的家庭医生,身体一有不舒服就想到他。


宋荣强回忆说,门诊上一个外科主任,他的孩子得了过敏性紫癜,为治疗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去了北京协和医院,效果不理想。无奈又回到附属医院皮肤科来看。皮肤科老师转介绍给他,他给开了方子后,孩子吃了药后全身皮疹就下去了,孩子的爷爷说“宋大夫,中药里面是不是也有激素啊,怎么好像比激素(治疗)还快呢?”后来疗效很稳定,即使犯过一两次,很快就好了,也就不再用药了。


疗效说明一切,后来,这个主任就在自己科室里向大夫和护士们推荐中医和宋荣强,说“我给你们介绍一个‘神医’……”陆续很多人就专门挂年轻大夫宋荣强的号,他看过了以后更多人相信中医,后来孩子的爷爷膝关节退行性变,西医说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在吃了宋荣强开的中药以后就缓解了,慢慢的,平时活动什么的都没什么影响了。就这样,他的患者越来越多,名声越传越远。


谈到应邀参加科室会诊,宋荣强说,他对大黄使用有一些心得。


“有一个男病号,80多岁了,家属说糊涂了,谁都不认识了,送过来住院治疗看看。我到病房后,问病人多长时间没排大便了,说好几天了,我一摸他下腹部有明显的硬块,而且询问病人,他也确实是谁也不认识了,并且有用手搓绳子的动作。我一看,这不就是教科书上的症状嘛,一模一样。我立刻开药,病人用药后泻了一次大便,就认识人了,好了。


还有一个男病号,是一个熟人的亲戚,六十岁左右,主要症状就是发烧以后变狂躁了,骂人打人,病人有肿瘤问题,不过之前一直没有精神方面的症状,而当时精神症状特别厉害。我进到肿瘤科病房的时候看见他的两只手都被捆在病床上。


其实,当时主治医生已经给患者用上精神类药物了,效果并不是很好,还是狂躁。我经过诊断后给开了承气汤,三付,病人吃完药后我再去看,精神状态就已经很好了,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宋荣强认为,对住院病人来说,大小便特别重要。因为二便对情志的影响非常大。


他还提到一个会诊案例,患者是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当时60多岁,症状就是反复肠梗阻。1米8多的身高,骨瘦如材,体重也就七八十斤。已经住了好几次院,消化内科上下都很头疼,然后他们就找宋荣强去会诊,他看了以后给用了大黄蛰虫丸。


他的依据是在《金匮要略》里面有一句话叫“有故无殒”,意思是说只要人体内有实邪,就可以用泻药。


主任用药后大便很快就通下来了。再接再厉,宋荣强持续给用了一年多的大黄剂,结果主任的体重增加到120多斤,并且再也没住院了,持续用大黄治疗了好几年,现在可以干一般的活,一顿饭一个多馒头,体重恢复到了130多斤。


结合其他病人用大黄后的临床经验和思考,宋荣强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曾经专门讲过大黄的养生作用。他说,据报道,科学家注意到有一些生活在沙漠中的土著部落,个个长得特别肥特别壮,经过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惯,科学家发现他们打了饮用水以后,都会往水缸里面抓上一把大黄,结果就是人活很长寿,骆驼养的很肥壮。


谈到看病,宋荣强讲述了一个小姑娘的故事,她得的是先天性的巨结肠,主要症状就是排不下大便。但是他没有用大黄。他接手治疗的时候小姑娘6岁多,当时已经动过三次大手术了,结肠全部都切掉了。病情严重到经常要送到重症监护室,最长的时候要待上一个多月。即便是出院以后,她也是几乎常年住院在小儿外科,不过因为她住院但是不做手术,以往的治疗方法又不理想,让病房大夫们特别头疼。宋荣强被请过去会诊,检查后他发现小孩子的肚皮就跟纸似的,薄薄的,一条条静脉,清晰可见,严重消瘦的样子,让人不忍直视。当时他对病情的理解是,中医里面有一句话“小肠主液”,她的结肠都给切掉了,肚子里面只剩小肠了,当轻拍她的肚子,就能听见咣浪咣浪的水声。


宋荣强开始给她开中药,自从吃了药以后,小姑娘就再也没住过一次院,一年吃了200来付中药,迄今有两年的时间了。现在她能正常上学了,肚子长肉了,肚皮也比以前厚了。


目前,宋荣强正在考虑,要想出办法给她稳妥停药。之前经验是,往往停上半个月药,最长不到一个月,小姑娘的肚子就又会难受了,但是吃点中药很快就会缓解。


已经看惯一幕幕生死无常的80后医生宋荣强说:“这个小孩很可怜,本来家里条件不太好,前段时间他父亲又出了车祸,在重症监护室里待了很长时间,现在人还在昏迷中,我才给他家捐了些钱。”


宋荣强说,他除了对大黄使用经验比较多,对麻黄也有一定心得。因为时间原因,我没让他具体展开。


宋荣强说,组织上安排他到基层医院做帮扶,这家医院的一把手院长,西医外科大夫出身,喜欢技术工作,业务能力强,辞去院长职务,跟宋荣强在医院内开设了颈肩腰腿疼专科,二人搭档中西医结合服务老百姓,宋荣强负责用中药治疗。患者很多,现在他更忙了。


 6 

“最主要的其实是热爱。热爱应该是能培养的。”


3.jpg

                                                            宋荣强深入基层做帮扶


2009年读本科,2014年读研究生,2017年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研二期间就开始代课,从学生到临床大夫兼老师,四十出头的宋荣强是很少数具有一定标杆意义的中医教育经历的青年中医。


他认为,当前社会环境下,想要学好中医,除了首先功利心要少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勤奋,因为中医学科的特点就是需要记的东西特别多,背诵能力一定要强。


他说,最主要的其实是热爱。热爱应该是能培养的。比如小时候或者是接触过,或者是有一些老师,讲课讲得比较有趣、有意思,可能就能提高人的热爱程度。也许这就是所谓缘分吧。


研二期间他校外代课,有一个女学生,就属于很爱学习的,“我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就能感受出来,她对学医的想法跟其他同学不太一样。”,她私立大专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现在一个滨州下辖县的中医院工作,干的很不错。“学生爱学习对老师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他说,自己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有时候会对学生提到可能考试会涉及哪一些内容,学生们往往就很用功,对课本上的知识很用功,但是当他有时候让他们重点记住什么,以后可能工作中会有用的,学生们却不一定记。但有些学生就会记,这些学生以后可能就会有出息。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女学生,考研备考期间,往往大家多少都有一些压力。这个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属于中上等,但是她就总担心自己考不上。记得有一次病房查房,我就对包括她在内的几个学生说,王清任的几个活血活血化瘀的方子,包括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这几个方子要记住,以后对临床很有指导性。他们就把这几个方子都背过了。


过几天后我再问他们,虽然这几个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好,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没记住,那几个方子也确实很难记,偏偏就那一个女同学记住了,我对她说你考研究生肯定没问题,你放心就是了,并且告诉她说你以后学中医肯定会学得不错。后来她报考研究生,还是没敢去报考更好一点的学校,最后大概是被辽宁还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录取了,考试分数很高。”


宋荣强在读研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一学期要上10来节课,老师眼中他是擅长讲课的,所以他属于讲课多的,授课对象包括本科生,专升本学生,甚至本硕连读的学生。他发现,学习最积极的就是专升本的。专科上本科了,基础好,学的扎实,继续读本科以后,知识重新记了一遍,不太积极的就是本硕连读生,因为研究生不用考直接就能上了,读书没有压力。往往一个班里只有几个学得好,大部分都不行,最后很多人都不干中医了。“很可惜。”宋荣强说。


“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你对高中毕业生们有什么建议吗?”

“如果高考后填报志愿考虑选择中医专业,我希望他们首先要增加自己的热爱,然后读书期间尽量提前进入临床,不要等学完了五年的理论课,然后再开始临床,一定要争取提前,可以跟老师诊甚至自己动手,这些都能够培养自己对中医的热爱更深一些。同时,既要有热爱,又不能太鲁莽,对中医药要相信,但也不能迷信。既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又不能凭空臆想。”


“你还能再说说热爱中医的例子吗?”

“我前面说的从乡医考上陶汉华老师研究生的同学,这个老大哥比我大12岁,不太谦虚地说他中医经典背不过我,但是他学习非常认真,是一以贯之的。比如,他跟随陶老师一上午看10多个病号,下了诊后还能继续整理到下半夜。包括陶老师开的方子是怎么演变的,加了哪一味药,为什么加,他都挨个分析。


他一直在整理陶老师的学术,总结陶老师的经验,研究生毕业后他就去了县医院工作,他的习惯是并不特别重视读经典,临床上他以用陶老师的一些方子为主。治病效果很好,很快就干出名了。他平时在病房工作,没有门诊,单位给他安排了中午门诊,病号都上病房去找他,他热情不减,主动让病号留下联系方式,过几天就随访。”


看上去敦厚、随和的宋荣强对于讲课有自己的理解和特点,他说自己喜欢打比方、讲故事,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这样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能不能举个例子讲一讲?”我问。


他说:“比如,有次课我讲中医整体观,讲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我说社会影响特别大,人怎么受社会影响?我说你看以前的时候社会上每家都是生一个孩子,生一胎的时候,人看这个年轻人还是生活比较好的,就一个孩子,也没有那么辛苦,现在国家放开二胎了,像我这样的就跟风生了二胎,以后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回家以后不想着给你们好好备课,首先得哄孩子,你说受社会影响大不大?呵呵。”


“讲得很现实。再说一说?”


“还有,你看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怎么让同学们理解表里关系,我就说当看到一个女孩子后,一个男孩子给人家写了封求爱信,最后署上四个字‘肺腑之言’。我说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着,千万不要相信肺腑之言。因为肺的腑是啥呢?是大肠,大肠发炎(言)能是好事吗?大肠发言就是放屁,所以如果谁跟你说是肺腑之言,千万不要去信。呵呵。”


宋荣强喜欢讲课,带学生,到滨州医学院后,一开始教书,中间有几年停了,这两年又开始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前就是教中医专业的,临床课、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等,他都教。甚至一学期教三四门课。他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往往会讲到中医能够让人变聪明。学生们也喜欢他,有的同学,虽然早就毕业离校了,还跟他保持着联系,甚至有的是他研究生期间代课的学生。


他说:“前几年,医学院每年都要评“最受学生欢迎的带教老师”,全院就几个名额,每年都有我,学生们对我评价还不错,现在不评了。我也代表我们滨州医学院参加过全国的医学院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得了两个奖项,其中一个是全国教学风采奖。”


尾声


结束这次访谈前,我问了宋荣强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让你重新选择专业,你会选择什么?”他一如既往地微笑说:“如果不学中医的话,我感觉我别的干不了,人说君子不器,我感觉我也就适合学个中医。虽然我现在是临床、讲课、带学生、下基层都干,将来我应该是向临床倾斜。尽管工作都有挑战,我最喜欢的、乐趣最多的还是做大夫。”


后记


本文是同有三和基金会青年医生访谈系列第五篇。

两个月前,我赶赴山东滨州,能够见到宋荣强大夫,要特别感谢滨州的宋朝辉女士,是她的教育情怀、积极联络、全程陪伴,才能促成此次滨州之行。

短短三天,因为她的引介等因缘,让我格外欣喜的是,在这座四线城市,一次性见到宋荣强大夫等好几位80、90后青年中医。他们学医基本都在十年左右,走在不断探索前行的路上。我发现,他们每个人的家庭、性格、中医学习成长经历、技术特色、关注点、想法,等等,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也有共通之处:每个人都衷心感谢自己的老师,感谢中医,认认真真、脚踏实地,最鲜明的一点是,一言一行中散发着对中医的满腔热爱。我衷心祝愿他们前行顺利,更上一层楼!期待再访滨州,祝福滨州!(全文完)


文章来源:同有三和基金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