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三次大课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9-08-06


    

  IMG_4720.jpg

广深现场班

2019年7月27日至28日,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三次大课在广州圆满完成。此次大课由刘力红老师和著名歌唱家龚琳娜老师为大家授课,关心支持三和书院发展的爱心人士、广深现场班的师生们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内针班的学子们欢聚一堂,共同聆听两位老师的教诲。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南宁、西安现场班以及网络班的诸位同仁也一同收看了网络直播课程。  

IMG_4775_爱奇艺.jpg

  课前礼

7月27日早上9时整,师生们正心诚意地行课前礼,并齐声诵读经典。课程伊始,刘力红老师回顾了上次大课提出的“理性文明”和“感性文明”,他认为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多注重“理性文明”而忽略了“感性文明”。事实上,这两者犹如人的双足,缺一不可。“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一般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去获知,但深层的东西,需要透过“感”去通达。生活中的小点滴也不能忽略“感”,有“感”才有“触”,才不至于麻木不仁。

  针对不少学员片面追求医术的现象,刘力红老师表达了他深切的关切之情。他庆幸自己花甲之年才接触到内针这样一门法脉,也许正因如此自己才得以承载起医道传承之使命。一路走来,正是因为常怀“惭愧心”,生命才得以消灾免难。“惭愧”是发自内心的惭愧,“惭愧”即能“斩鬼”,人生岂能由“鬼”做主?!

  技法的学习应该服务于大众,利他利己。没有一定的积累,也注定与甚深的法脉失之交臂。另外,刘老师还提到不仅饮食上要注重“消化”,做学问更要注重“消化”。人的生命离不开主食,做学问更是离不开经典这一“主食”。

  随后,刘力红老师引用《论语•卫灵公》的名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道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改变别人犹如登天,我们应该反求诸己,在改造自己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利益。《道德经》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方能“不恃”“不宰”,方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积累“玄德”,生命才有真正的保障。

IMG_4736.jpg

龚琳娜老师授课

  下午,著名歌唱家龚琳娜老师为学员们分享中国音乐之美。谈及自己在音乐道路上追寻自我的经历,龚琳娜老师眼眶里的湿润分明触到了每个人的心尖,昔日的迷茫与不易都化作了这绕梁的余音,一次又一次地激起人们心中的惊涛骇浪。“唱歌需练气,人活着需要志气”,学员们在练气的过程中感受气的升、降、出、入,由“乐道”逐渐领悟“医道”。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域民俗使得中国音乐独具“音色丰富,腔韵独特”之美,而龚琳娜老师的著名作品《忐忑》《小河淌水》等正是融入了中国音乐特色的创作。最后,龚琳娜老师和刘力红老师同台演绎《天下谁人不识君》,更是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微信图片_20191222115456.jpg

刘力红老师授课

  7月28日上午,刘力红老师讲述了人文始祖黄帝、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和医圣张仲景对中华文明及医道传承的贡献,并以自己做学问的经历启迪诸位学子应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道无术不行,术无道不远”,刘力红老师借用《论语•述而》中的12字箴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医道传承的航标灯,重申了医道传承项目学习的侧重点。

  课程的最后,刘力红老师谈到了“传统”一词的含义及如何传承道统。而中医的道统就是阴阳,阴阳和合的前提为“中”,“中”亦为中国文化的道统。传承的方式有三,文字传承和口耳传承是其中的两种形式,刘老师为下次大课留下一枚彩蛋——告诉大家什么是直接传承。

  学习的时间转瞬即逝,28日下午广深班的师生们就两位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享。至此,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三次大课在广州圆满结束!感谢刘力红老师和龚琳娜老师的分享,也感谢广深班大课筹备小组同仁们的付出。九月我们再相见!

IMG_3124.jpg

上海班第三次大课合影.jpg

刘力红老师授课.jpg

微信图片_20191201223817.jpg

微信图片_20191223152119.jpg


供稿:三和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