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八次大课圆满结束

主讲人:三和书院

发布时间:2020-03-19


    

时值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积极抗疫的特殊时期,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八次大课改为网络直播并准时进行。身在武汉一线,刘力红老师、雷鸣老师和赵江滨老师仍心系三和学子,为书院全体同仁带来了一次特殊的线上分享。

2020年3月7日上午九点整,全体同仁跟随老师们在屏幕前行课前礼,虽然身不在一处,但熟悉的诵读之声仍将大家的心连接在一起。

1.jpg

课程伊始,刘力红老师借西水坡星象图的考古发现,引申出星移斗转、日升月落、寒来暑往都遵循着时间的规律,揭示了天道守时就是“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当效法天道,而“礼,时为大”,守时就是“诚之者”的具体表现。

针对此次疫情,刘老师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了其发生的重要条件,就是“非时之气”。紧接着又谈到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刘老师认为它恰恰体现了中道。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免疫反应既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强,比如新冠肺炎导致的“炎症风暴”。而现代医学的免疫系统正好对应于中医的脾,《素问遗篇·刺法论》云:“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而脾又位居中央,所以能主持中正之气,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而此次新冠肺炎的病人往往没有咳嗽咳痰等明显的症状,这是值得大家关注并深入思考的地方。

2.jpg

特殊时期如何护持好正气,使邪不可干呢?除了加强外在的防护,刘老师还强调了情绪对身心的影响。《内经》有言:“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伤寒”的结果就是使“精不藏”,从而导致疫病的易感性,这是一个层面的表达;但从深层来讲,“怨”这种情绪的方向都是往外去的,更容易刹那刹那影响“藏精”的过程,导致正气不能存内而致病。《中庸》有言:“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可见无论是更根本的养生防病,还是要达到居易以俟命的人生境界,必先要从正己不求人而无怨开始。

最后,刘老师结合新冠肺炎针药并用的治疗思路,对《伤寒论》中的“合病”“并病”“两感”“直中”以及“脏病腑除”等概念进行了提点,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当日下午,同在武汉抗疫的雷鸣老师和赵江滨老师分别给学员们分享了自疫情爆发到出发至武汉以来的所思所想。

3.jpg

眼见疫情爆发,病患人数每日暴增,雷鸣老师作为医者既心痛又焦急。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她剃掉了长发,几经曲折终与刘力红老师一起同行。雷鸣老师用“时时被感动,刻刻被激励”来形容自己一路所感受到的关怀与温暖。

刚到病区,病房里的气氛十分沉闷,久久得不到改善的病人情绪低落又焦躁,对新来的中医将信将疑。但因为黄帝内针和钦安卢氏医学的疗效显著,很快便征服了患者,让整个病区焕发了生机。这场疫情既考验了中医,也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和相信上了中医。

4.jpg

接着,赵江滨老师分享了十七年前的非典促使他曾立下心愿,想为中医做点事,帮助有病苦的人。十七年后,考验来了,这次他告别亲人同事,作为一名青年中医与老师一同奔赴疫区。这些天备受感动的他说:“因为我们是生命的共同体,我们一直在一起。奔赴疫区我们虽是支援者,同时也是被支援者,大家的关心关爱给予我们内心以支援。”

赵江滨老师在汇报一线工作的同时,也提出来一些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作为青年中医,我们的成长需要老师的提携,更需要有使命感和前瞻性,面对疫情未来我们还能做什么?如何让中医更全面开放的服务于现代社会,去实现“天、地、人”三和,相信三和人的梦想就是未来所有人的梦想。

5.jpg

晚上,各个班级通过腾讯会议举行了网络团建活动,班主任、班委以及往届学长给我们答疑解惑。透过屏幕,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彼此的那份真诚,以及作为三和书院一份子的士子担当。疫情的防控工作还在继续,祝愿前线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刘老师、雷鸣老师、赵江滨老师和六六老师平安归来,相信我们会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再次面对面相聚!

至此,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八次大课圆满结束!感谢刘力红老师、雷鸣老师、赵江滨老师的分享,也感谢此次网络课程筹备组同仁们的付出。期待下次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