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第一届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二阶段第三次课程在江西曹山隆重开启

发布时间:2017-09-12


    

        2017年9月6日至10日,由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举办的第一届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二阶段第三次课程在江西曹山宝积寺隆重开启。

        本次课程由养立法师讲授。养立法师,现为曹洞宗祖庭曹山宝积寺住持,曹洞佛学院院长,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公益委员会委员、针道专业委员会委员。法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四岁起即追随祖辈学习中医和针灸绝技,未及充龄便开始治病救人、悬壶济世。

        在大课前,基金会理事长刘力红老师强调了“传承是中医的根,疗效是中医的魂”,分享了对“莫舍己道,勿扰他心”的理解,并对发愿传承医道的士子们寄予了成长的期望。医道传承二阶段班主任六六老师和徐彬老师也先后发言,六六老师嘱咐大家“利他才是利已,唯利他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而不偏差”,徐彬老师通过分享在山西代县参加义诊的经历,鼓励大家“把理想化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树立真正的“大慈恻隐之心”。

        养立法师首先开示以“心中无病”,她站在天、地、人和谐一体的高度,以《黄帝内经》中信手拈来的经典名句,提醒大家要首先树立“养生”的观念,为“为医之道”开启重要的生命观。她还提醒大家“中医不是低水平地在‘病’上的重复,要把中医的整体观、动态观真正地融入到生活里”!

        面对传承医道的学子们,养立法师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现身说法,并释义《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激励大家有次第地成长与成才。

        养立法师多次提到“中医精准度”的训练,“中医的逻辑性非常强,尤其是精准度的训练。学习中医必须要严格训练自己,一个错误都不许有。必须要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对手下的每一寸皮肤、每一块肌肉、每一段经脉,心里都要做到了了分明。这也是中国古代‘格物’思想的集中体现,这需要下死功夫去学习”,为大家提出了用力的方向。

        “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是错”。到底经络的真面目是什么?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是独立的经脉吗?养立法师坦言秘密都在《黄帝内经》里了,只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地从经典入手,如果没有传承,也只能在云里雾里难以深入经藏。

        一部经典,道尽了针道的秘密。器可载道,养立法师拿出了一尺长的大针而运用自如。大家亲身体验了“小宇宙”在体内爆炸的感觉,惊叹不已!大家互相练习针灸,体验“小针之要”,“刺之微”及“刺之道”。在法师的指导下,大家真正体悟到了“大道至简”!

        养立法师说,“书法是对自然的总结,是把它的本来面目还原,中医治病也是如此”。在生动有趣的书法课上,大家一起欣赏古代书法的美,而这种美,与《大医精诚》中所说的“至精至微之事”是一致的,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提高大家对精微之处的觉察能力。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相融的,针灸、摸脉、习字、拿筷子的技巧一样,它们都不脱离生活。针灸与书法最像,两者都讲究“如锥画沙”的感觉,无论是行笔晕开墨痕,还是针下浅深法度,是否有所觉?书法亦是修行,字的变化正是心的变化,是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书法的提升与扎针都需要大量反复的实践,于是用毛笔书写笔记和作业,成了三和书院学员们渐渐养成的习惯。

        养立法师强调“把中医内化成一种生活方式”。曹山宝积寺作为曹洞宗祖庭,每天禅修的功课都紧密结合着医道。而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也无不蕴含着深刻的中医理法,遵循天地自然与人体生理的规律,才能维系健康常态。养立法师将医道落实到了实处。从晨起升阳的姜水,到如何煮出不黏乎的挂面、炒出香甜的青菜,养立法师为学员们打开了看中医、学中医的一个全新的视野。

        而在10公里的行禅中,全体学员在养立法师的带领下,凝神定气,有山间的清风美景相伴,更感受着行走所带来的体内的美妙气化。大家都大为叹服,无不惊讶于自我在行走中的“突破”。

        养立法师嘱咐,“大家立志成为一名好的中医,要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把中医好好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传播给更多的人,这才是真正做好了传承。

        五天的课程是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中医求道之旅,在养立法师的引领下,我们再次深切感受到了那简单里包罗的广大,平常中蕴藏的神奇,真诚感恩法师的慈悲教授!适逢我国第33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得以圆满此次课程,更觉医道传承之难能可贵,诸师的寄望音犹在耳,愿信受奉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