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703
- 电话/微信:18301623690
- 网站:www.tongyousanhe.org
- 邮箱:jijinhui@tongyousanhe.com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主讲人:刘力红
发布时间:2016-08-22
导言:医道传承的核心要素是人,因为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可能做好。本文是刘力红老师在第二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五届扶阳论坛主题演讲的文字整理稿,在回顾扶阳论坛历程和分享跟师学习感悟的同时,亦将传承的要义、跟师的过程娓娓道来,希望大家细细品读,从中受益。下面我继续做第二阶段报告。刚刚从对扶阳论坛的回顾与思考的过程中,我也谈到跟师的一些感悟。下面我会从比较具体的方面继续谈,这个感悟还是要围绕卢师在第四届扶阳论坛上的教授展开。去年的扶阳论坛,我觉得确实很不可思议,我们无意中选了2011年11月11日这个日子,六个“1”,这是千载难逢的,但是让我们碰到了,这就是因缘,这就是天命。
“一”的学问 师父去年在扶阳论坛上用得最多的词就是“一”,最重点的是开显“一”的法义,开显了钦安卢氏医学是立在“一”上面,是“一”的学问。这不是巧合,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历史责任,这是钦安卢氏医学在当今没有办法回避的现实,要去荷担中医的这样一份家业。《素问·玉版论要》中有这样一句话:“揆度奇恒,道在于一。”去年师父的报告重点讲到钦安卢氏医学就安立在“道在于一”上,就是对“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的开显。
“一”层面的思考 所以师父用了一句很重的话:“‘一‘层面的思考。”不知道大家留意了没有。我将其顺序理了一下:“一”层面的思考是《内经》的本意,是《伤寒论》的本意,是钦安卢氏医学的本意,更是四逆的本意、人的本意。这个话说得够重、够深、够透。为什么强调“一”?《内经》的本意是什么?《内经》安立在什么上面?安立在“一”上。我想师父可能还会说这也是《周易》的本意。这更是《伤寒论》的本意,钦安祖师讲到,“六经还是一经,五气还是一气”。虽然《伤寒论》开显六经,但是安立在哪?它的本在哪里?在“一”上。
钦安卢氏医学的本意在哪里?也是在“一”上。为什么卢氏那么强调四逆法,说它是归根复命之法,因为他就是安立在“一”这样一个本意上。这跟《内经》、《伤寒论》是一体的、是贯通的,不是我们凭空臆造的。而师父更强调是人的本意,对一、对道没有甚深的体证,这个话是说不出来的。
“一”怎么是人的本意啊?因为我们只有整个医,都安立在人上面,这个才叫做中医啊。中医是治人的,不是治病的,它跟西医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只有我们真正地理解这一点,才能够真正领悟钦安卢氏医学的学问、仲景的学问和《内经》的学问。所以“一”层面的思考,是需要重点拎出来的,大家必须要关注的。
“一”安立在何处 那么,这个“一”安立在何处呢?师父讲了,安立在极处。极是生命之根,是人生立命的真种子,是生命的根蒂,也是先后天合德之处。所以师父谈到归一,也就是归根,也就是复命。确确实实“揆度奇恒,道在于一”,这真是简单到不能再简。以致我们在品读钦安卢氏医学的时候,就真正能够感受到老子所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所以我认为,师父开显的就是这样一个损之又损的法脉。
既然安立在一,那一又为何?为什么说安立在一,就是归根,就是复命?因为一即多也,一就是多,一就是全体,一就是整体。这就是华严的境界,华严就是讲一就是多。我们要全,要面面俱到,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如果不回到一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扶阳法脉的甚深就在这个地方,在一即多上,在一即全体上,在一即整体上。中医讲整体观念,如果没有回到一上,它不可能是整体观念,而一定是一个零碎的观念。
我们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没有理解一,不可能真正理解这句话。什么是正气?一就是正气。《说文》讲,什么是正,止于一也。在一上面就是正,在二上就是非正。这些年,我也一直在谈中医是尚礼的医学,礼是为了实现一,尚礼就是尚一。师父为什么说四逆法能够治疗天下众多的疾病呢?就是因为它作用的全体性,就是因为四逆的本意就是一,它是安立在一上,它作用在一上,一就是多,一就是全体,一就是整体,正因为四逆作用是在全体上面,所以才能够治疗天下众多的疾病。
四逆的真正法义 四逆这样一个真正的法义是在《扶阳论坛4》上已经真正地开显出来了。如果我们能够领悟这样一个法义,跟没有领悟这样一个法义,去用四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为什么说师父每一次的讲授,我体会到他老人家太不容易,又要照顾到大家的胃口,不得不谈一点玄,说一点妙,否则大家守不住这个心,但又觉得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我深切感受到昨天师父在谈万病一针时,大家真是万分寂静;在谈刘止唐、郑钦安时,大家心里略略起了一些波澜。
实际上,最重要的是通达法义、法理,之后我们再去用它,才能真正做到精微,才能真正有信心、笃定,也就是昨天唐校长讲到的,才能真正做到自肯、自担当。否则,四逆用出去,我们敢不敢担当?过去师母笑话我,开一个附子、开一个四逆出去,心里面七上八下,最怕电话一来,就想“哎呀,肯定是吃了你这个附子,又有什么问题了”,常常白天开了附子出去,晚上就睡不安稳。心理不稳,没有自肯,不能担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是对四逆的这个法义没有甚深、牢固的见地。
信解 当我们真正有了这份法义上的信解,我们就有靠了。电话来了,你不会七上八下,慢慢地你会自肯,慢慢地会自己担当,因为对四逆的法义有了这份信解,有了这份解悟。所以,大家一定要领悟到师父的苦心,为什么要兜着圈子在谈这个法义,尽量地少一些讲玄妙的东西,讲用的东西?因为太多的人会在用上执著、贪恋,但归一了方能够达到究竟。这实际上也是昨天唐校长要表达的终极旨归,归一了才有终极旨归,才有“精至”。
——本文选自刘力红老师2012年在第二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五届扶阳论坛讲稿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 版权所有 2014-2020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京ICP备170742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