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青年中医左乔建分享:中医道路上的坚守(上)

发布时间:2018-12-0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感谢书院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够在这里分享自己的习医经历。在2017年来北京之前,我已经在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了八年,并在当地小有名气,挂我的号非常不容易,每周放号200多个,大概十分多钟就被抢完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取得了这样的信心和成绩呢?我想一方面是老师的指引和教诲,另一方面应该是自己老实恳切的坚守。

a242ebd0713edb41718f10ebc0ef283b_副本.jpg

遇见刘老师——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

学医本来不是我的第一个志愿,我自己想去学法律,但分数又不够,当时只能报考广西中医学院,就被录取了,就这样误打误撞学了中医。

进到学校以后我曾一度感到自己的前途很渺茫,因为大家都认为中医嘛,都是要老中医才能行。年轻人学什么中医?学到什么时候是一个头呢?所以大失所望。

后来到了第二个学期,就去参加了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选修课。虽然当时老师讲的也听不太懂,但大家都说刘老师很厉害,就追星式地跟着了,也朦朦胧胧地接收到一些东西。紧接着到2005年下半年的时候,刘老师就陆续请来了火神卢崇汉教授、李可老中医、陈玉琴老师、李里老师等大家到我们学校去做讲座,诸师的指引让我树立起对中医的信心。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最打动我的就是卢火神。当时卢崇汉教授讲到一点,就是他16岁的时候在成都已经很有名气了,能够看很多病人,并且疗效都很好。这一点彻底让我改观了,原本心目中认为中医一定要老了才能学好,肯定要六七十岁,但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个十多岁的中医都可以这么厉害。所以当时就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去努力。

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虽然学得不是很懂,但考验很快就来了。寒假回到家的时候,我妈已经咳嗽了半个多月,点滴打了一星期也不见好。我爸跟我讲:“你不是学医回来了吗?给你妈看看。”我当时还没有谱,但是又觉得应该给她开一个方子。放假回去的时候正好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四诊抉微》,就从头翻到尾,翻到最后一页了,有一个方子,感觉刚好跟我妈的症状是很相应的,就懵懵懂懂开了三付。后面我才知道那个就是小青龙汤,结果我妈吃了两付就好了。就这么一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这一次以后,我爸把我的治疗成果在亲戚面前都宣传了一遍,所以再回到家就有很多亲戚找上门看病。其实自己也不太会看,那时候只会问一下症状,然后就在书上翻,有时候就当着病人的面翻书,这样就把处方开出去了,但是开出去的处方效果都还不错。

我记得有个案例就发生在寒假结束临上学前夕,当时姨夫带着姨妈到我家来看病,姨妈面目全身水肿得很厉害,不细看都认不出人了,鞋子也穿不上。据说是早上去田地里干活时碰到露水,两天后就全身浮肿了。当时我觉得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怎么能解决呢?

但人都来了,就只好硬着头皮思考起来了,直观的感受就是水肿,水跟肾有关系,经方中有个治水的真武汤,但联想到她又有外感的因素,皮毛闭了,水的运行也受阻,就又加了一味麻黄。把麻黄煮好以后兑到真武汤里面,等到汗出后就去掉麻黄。当时用了这个方法,病人吃了两付就水肿全消。我当时感到非常震撼,经方太神奇了!

回到学校后我对中医的信心倍增,再去听刘老师的课感受就更加深刻了,就这样通过不断地学习,到本科毕业的时候,我自己对中医的整个体系已经模模糊糊地有了一个框架,对辨证论治也有了一些体会。

临毕业前,刘老师做了一次讲座,讲的内容大部分已经忘记了,但有句话却一直感念在心:要是你们出去踏踏实实做中医,找不到饭吃,那你就回来,我刘力红养你!当时刘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内心无比感动!老师的这句鼓励,让我再无后顾之忧,我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工作岗位。

摄图网_400819724_wx.jpg

坚守中医——在阳春工作的日子

其实在找工作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这辈子只做中医:无论什么地方,只要让我干中医我就去,如果不让我干中医,哪里我都不去!

当时阳春市人民医院的院长来学校面试,本来是只要研究生不要本科的,但最后院长还是接见了我们几个人,有江滨,我爱人王盈,还有我们另外一个同学。

我跟院长谈的是:你西医院来中医学院招人,无非就是要找能开中药能用中医的人,我们就是只干中医不干西医的,院长一听就觉得我就是他要招的人。

因为这个因缘我就到了阳春,而阳春市人民医院本来就有一位老中医,名气很大,一天可以看七八十个病人。这位老中医对我开的方子有些看法:在广东这个地方可以用辛温的桂枝、麻黄吗?因此在还没有独立处方权的时候,拿到老主任那里就很难通过,所以只好让病人拿着药方到外面去拣药。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很多时候除了做好医院的工作之外,我会在力所能及的时候主动为病人出诊。日积月累,经过病人的口碑相传,找我的病人就慢慢多起来了。

我在医院轮科的时候,第一位病人就是神经内科的护士长,当时已经尿路感染两个多星期了,西医治疗2周也没有缓解,就找到我给她看看,辨证后我开了五苓散,护士长吃了2天就好了。这之后神经内科和肾内科两个科室的人对我这个小中医就有点另眼相看了,包括主任在内,大家有空都愿意找我把把脉,开点中药。

到了第二年开始考证的时候,我的病人量已经达到每天十多个了,特别是轮到神经内科以后。给病人开了药,出院以后晚上我还会到他们家里去免费扎针。风雨无阻,寒暑推移,就这样又忙了一年,到医师资格证下来的时候我一天可以看到20多个病人了。

有一次刚过年回单位上班,我查房的时候,科室门口密密麻麻站了很多病人,正好院长下去科室巡视,看到之后很紧张,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都是我的病人。院长就说,你不用在病房干了,直接去出门诊。我就去了门诊,然后病人越来越多,大概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我的号一天就看不完了,就开始限号,差不多之后的四五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在阳春的八年我始终都坚守着中医,从来没有一刻离开过。到阳春的时候我们一共有八位同学入职,在此过程中已经离开了四个,留下的四个当中还有一个是搞行政的。他们离开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认为中医没有钱,没有前景。而我的看法却恰恰相反,当地人很信中医,喜欢中医,但是却没有一个好的中医给他们看,这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这里就是一个大好的平台,怎么会没有前景呢?所以我一直坚持了下来。

这八年做完以后,院长找我谈话说,他做了16年的院长,对中医一直很有感情,所以他前前后后到我们学校招的毕业生已经超过一百多人,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坚持下来做中医,基本上也就是做一两年就改弦更张了。

很多人在学中医的时候都觉得中医很好,但是在行持中医的时候,就觉得一片渺茫。我不是中医世家出身,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多么聪明,我也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中医。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本科毕业生,我能够把中医用起来,获得一方百姓的认可,我也在思考我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呢?

最得力的应该就是入校之后能够遇到刘老师的指引,让中医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老师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再一点就是自己在中医之路上的坚守,当老师把你带上中医之路的时候,后面的只能靠你自己去践行了。我想我跟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两点。

现在我又回到了老师的身边,进入了老师的课堂,在书院里面聆听老师的教诲,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了解到,我们有不少同仁还是有很多的迷茫。他们的迷茫在哪里呢?我看多数都是对前途很渺茫,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觉得中医不挣钱,很难有活路。其实不是这个样子,中医真的就像老师所讲的,你把自己该做的做了,该是你收获的时候,老天爷自然会照顾你,根本不需要去考虑这些问题。

摄图网_400113507_wx.jpg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还有一点,就是在中医的行持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去用!不能让中医的东西停留在书本上面,一个处方,一条经典的条文,自己一定要把它行持起来,行持了以后,真正心中有了感受,它就会有强大的力量。任何一个病人来到你身边,应在你当下对经典的体悟上,它就会给你输出强大的力量,你就能够解决临床的问题。

现在在书院里面老师把最珍贵的东西都已经给了我们,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行持。在什么地方行持呢?我的感受是: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基层也好,城市也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需要中医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去。你去干三年、五年、八年,你干下来了,自己真正有了精进以后,我们再找到一个更大的平台去为中医做一些事情,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前面的临床训练是一定少不了的。

我没有亲自听卢师讲过这句话,但是卢师应该是给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部的师兄师姐讲过:做一个明理的中医,至少要看足20万的病例,才能真正说对中医入了门。就连卢师有这样传承的人,都强调要在临床上去训练,那像没有家学,科班出身的我们,更需要临床的打磨,只有病人才会教会你病怎么看,这是我最真切的一个领悟。

最开始的时候我根据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掌握了这些方这些法,就用在临床上,效果真实不虚。后面学习卢门的桂枝法,这些变化非常的巧妙,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格式,一旦你给出了这个定论,那就把自己框在里面了。这要看你在临证的当下,是不是能够在自己心里生出法。

这个法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当病人坐在你面前,把握了脉证以后,用心去感受?感受什么呢?感受患者身上的阴阳状态,找到我们能够下手的点,这个时候法就会从心中生出来,方药就从法里面给出了。

这些东西,我觉得只有临床才能慢慢让你找到感觉。要是离开了临床,你就很难在心里面有很踏实的感觉,很难从这里面找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你。所以我的初衷就是要把我自己走过的这条路,分享给书院的同仁,特别是刚要毕业的、还未毕业的、或者已经毕业的师弟师妹们,你们靠中医完全是可以走下去的。

现在基层非常缺乏中医,非常需要我们这一批人,而我们的理论也需要到临床上去一一验证。古人说的每一句话是不是真的?是不是能够踏踏实实落在地上?这都要在临床上才能找到体会。

很多人在中医的“用”上都不容易拿起来,觉得开处方心里没有底,感觉疗效不确切,其实中医越往后走,你心目中每一个方出来的效果都是很确切的。

我们中医院校毕业,特别是本科刚毕业的,你待在大城市很不容易生存,因为大城市的选择太多,你要是去了医院,慢慢地就被西化了。

在我的同学当中,大学本科的时候好多人都对中医非常热爱,一天到晚手不离书,捧着经典、各家学说在读;毕业后一年、两年,慢慢地都开始在退缩了,慢慢地都被西化了,后面再提起此事都觉得临床太忙,没有空再弄中医了。

所以,我鼓励大家回到基层去,回到那些老百姓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样对你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或提升。(未完待续)

本文原载于三和书院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