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福泰中心703
- 电话/微信:18301623690
- 网站:www.tongyousanhe.org
- 邮箱:jijinhui@tongyousanhe.com
微信扫描关注
微博扫描关注
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2-22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2020年度工作总结及2021年度工作要点
第一部分:2020年度工作总结
一、同有三和基金会简介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于2014年12月26日获批成立,以“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使命,以传承中国文化及中医道统为己任,在开展人才发掘与培育的同时,致力于推动中医学术研究及中医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二、党建与学术交流
同有三和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并落到实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职业道德,践行公益使命,并邀请刘力红教授为第一联合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主题党课讲座与座谈交流会。
同有三和基金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学习。2020年持续推进第二届三和论坛的筹备工作,加强专家库建设,与专家进行深度交流和碰撞。2020年下半年,与腾讯公益、春苗基金会、光彩事业中心等多家公益组织进行互访交流。2020年9月,首次派代表参加第八届中国慈展会,展示三和公益行健康扶贫项目,并与公益行业同行互相学习交流。12月底,秘书长率队参加第三届中国馆交会暨2020医馆界大会,与中医行业优秀代表交流。
三、重点公益项目
(一)三和书院
三和书院属于公益性非学历教育,旨在探索一条灵活而有依据的医道传承之路,补益体制内的中医教育。2020年,第三届同有班结业,在读学员851人,结业788人。本项目自2016年至2020年底已开展三届,累计报名约9,700人,录取学子1,700余名,前三届同有班顺利毕业学子共计1,540名。截止2020年12月,第四届同有班通过现场及网络面试完成招录工作并首次开启引桥课程,本届共有近6,000人报名,录取学员945名。2020年,第二届三和班在读76人,结业70人。截止2020年12月底,第三届三和班报名287人,优中择优录取43人。
(二)三和公益行-支援抗疫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同有三和基金会作为一家有中医背景的公益组织,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就组织全体三和同仁,投入到举国抗疫行动之中。
1.献言献策:从1月21日,基金会理事长刘力红老师写出第一篇中医抗疫主题文章《对当前“新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点思考》起,同有三和骨干医师及三和书院学子持续为防疫抗疫进行科普宣传,前后共计发布文章50余篇,部分文章被多家知名媒体平台转载,文章累计阅读量超过600万。
2.出征武汉:2月18日收到武汉市江岸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正式邀请,立即组建同有三和医疗队,2月21日刘力红老师亲自带队首发,24日正式进驻武汉八院病区,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针药并用,前后历时32天,疗效显著。
3.捐款捐物:基金会及下属各单位(各地医馆、教育文化公司、三和优品公司等)在第一时间发起捐助行动,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武汉医疗机构、首都机场、同有三和各单位所属街道、社区、市民等前后捐赠了总价值90余万元的现金、中药防疫香囊等防护用品及黄金饮等中成药品。
4.线上义诊:在全国疫情最为严峻的1月末至3月上旬,组织60余位执业中医师、志愿者近百人,联合“大家中医”平台开展在线远程健康咨询公益活动,先后服务来自湖北及全国各地的群众共计2,078人次。
5.健康咨询与心理疏导:组织20余名五行针灸医师建立多个“安心群”(现为“同有健康群”),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及健康咨询,共举办50余场社群讲座及分享活动,覆盖社群5,000余人。
6.公益讲座:先后应海底捞和华住集团、河北邢台广播电视台、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延庆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及北京城市建设研究发展促进会等单位邀请,刘力红老师、赵琳老师、六六老师、高圣洁老师和三和中医师团队,举办了防疫直播讲座共计29场,总浏览量超过12万人次。
7.驰援海外:海外疫情爆发后,三和书院积极组织学子开展在线义诊,翻译传播抗疫文章、举办海外抗疫直播,传递防疫、抗疫相关理念及方法,传播覆盖人数接近10万人。
(三)三和公益行-黄帝内针公益行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同有三和基金会探索落实黄帝内针线上公益课,首期有100位公益班学员参加了培训,经过连续一个月的认真学习与践行,87位学员结业。在遵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同有三和基金会受云南大理州与陕西榆林市两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邀请参加小规模义诊惠及当地百姓。2020年10,同有三和黄帝内针(武汉)公益培训及义诊带教成功举办,报名人数402人,选拔培训81名学员,义诊服务武汉市江岸区五个社区群众近2,700人次。2020年12月,黄帝内针公益培训班在江苏徐州举办,培训学员129名。截止2020年12月,黄帝内针公益行累计培养基层医疗工作者近1,200名,义诊惠及人群已超过14.5万人次。同时,同有三和大力推动黄帝内针读书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通过读书会受益,传播中医传统文化。
(四)五行针灸学会
五行针灸学会是同有三和基金会针道专业委员会下属的五行针灸学科的专业分会。五行针灸学会是一个纯公益的五行针灸人自治的学会,致力于推动五行针灸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专业的五行针灸人才,规范五行针灸行业,使正统的五行针灸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
在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期,多位五行针灸医师在安心群开展讲座与分享,与焦虑紧张的人们守望相助,共渡难关,覆盖社群5,000余人。2020年12月,五行针灸学会正式开启“五行针灸·武汉·公益行”的培训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首次进行五行针灸培训的探索,截止12月底,报名近400余人,线上课录取251名。
四、经验体会
中医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人才的发展,既包括中医专业人才的发展,也包括吸纳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共同发展中医事业。
(一)多方面促进中医专业人才发展
在中医专业人才发展方面,同有三和基金会一方面通过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广泛选拔潜质出众的中医专业人才,培育其士子精神,接引有缘的法脉传承,帮助其成长为能护佑一方百姓健康的合格中医人。如基金会持续支持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传承人、基金会中药学委员、三和书院二阶段中药学导师冼建春老师的《记录南药》项目。2020年,冼老师团队重点记录和报道了金线莲、春砂仁、鸡屎藤、地乌金等特色南药。
另一方面,同有三和基金会通过自有的连锁医馆为优秀的中医人提供跟师、学习成长的机会。目前,基金会共有南宁、北京、上海、深圳4个连锁医馆,作为持续培养医师的基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方式,促进中医人才的发展,2020年同有三和荣获第三届心医奖——2020年全国中医馆公益奉献奖及全国中医馆人才培养奖。
同时,为发现和传播中医人才,同有三和基金会在2020年下半年启动公益性基层医生深度报道计划,先后实地采访报道了山西五台、云南剑川、甘肃临洮一些基层优秀中医人才。
(二)加强自身组织建设
2020年,基金会继续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强化公益项目改革创新能力。三和书院改革人才选拔方案并首次引入360度评价因素,持续迭代同有班面试录取方案和流程,加强志愿团队的赋能培训,更好的选拔中医人才。三和公益行在2020年疫情大背景下,继续探索如何更聪明更科学的做公益,尝试开展首期内针云公益,不断提升公益项目的效率和效果,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同时,基金会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与培训,提升了内部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促进了组织的良好发展。
五、同有三和基金会的财务数据
同有三和基金会2020年度收入4,644,297.37元,其中捐赠收入3,660,092.43元;公益项目支出4,017,127.02元。截止2020年底,同有三和基金会净资产结余33,917,535.59。
第二部分:2021年度工作要点
2021年,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指引,在上级领导单位的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考量“公益”两个字的内涵,坚守基金会的宗旨使命,以传承中国文化及中医道统为己任,重点在几大项目上改革创新,同时要在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弥补人员建设、对外宣传交流等方面的短板,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争取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重点公益项目
(一)三和书院
2021年,三和书院将继续坚守医道传承的方向和使命,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探索临床带教培养中医人才模式。同时,随着三和书院学子规模的壮大,加强人员组织能力建设仍是2021年三和书院的重点工作。
(二)黄帝内针公益行
2021年,黄帝内针公益行将继续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公益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公益项目的效率和效果,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同时,随着黄帝内针项目影响力的增强,在组织管理和运营等方面需要更加规范。
(三)五行针灸公益行
2021年,同有三和基金会及五行针灸学会将加大力度探索五行针灸公益行的策划、组织、实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更广泛便捷地传播五行针灸知识,培训更多优秀的五行针灸师,以帮助更多人实现身心同调。
(四)三和论坛
2021年,同有三和基金会将持续推进第二届三和论坛的筹备与召开,补强专家团队,提升三和论坛水平的源动力,增强三和论坛的影响力,协同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中医行业的发展。
(五)其他公益:
同有三和将持续进行“墙上的中医”,帮扶贫困就诊患者。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持续展开各类中医药健康公益讲座,广泛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家居护理常识,传播中医药文化,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基于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探索与其他优秀机构的合作,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医药在老年群体的价值,为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专业的力量,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拓宽道路。
二、管理提升
(一)优化组织内部培训,借助“读书会”“赋能成长营”“线上社区”等形式,持续打造学习成长型组织。
(二)唯才是举。吸纳更多跨行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吸引并培养中医专业人才。
(三)借助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传播渠道,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四)进一步推进各公益项目的知识资料库的建设和应用,赋能公益项目的迭代运营,充分发挥知识资产的价值。
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2021年2月5日